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和小编一样,包包里充满着玲琅满目的电子产品,举凡手机、笔电、随身碟、行动电源、蓝芽耳机……..等3C产品,随着时代进步,科技日新月异,这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基本配备,而USB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从家里的计算机屏幕、爸爸的电子烟、妈妈的香氛机、姊姊的电动牙刷…….都会使用到USB接口,小编过去就曾经以为USB是指随身碟,但其实USB并不等于随身碟呢。此外,USB接口又有Type-A、Type-B、Type-C,还有什么Mini B,Micro B,规格名称复杂的让小编我头昏眼花。既然USB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是USB?
很久很久以前…….桃太郎在水蜜桃里诞生了,不对,回到正题,USB是怎么诞生的呢?
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普及,计算机、手机等3C产品蓬勃发展,市面上各大品牌例如当时的手机大厂Nokia、Sony Ericsson、Samsung分别使用各自的接口,彼此誓不两立,武林派系众多,接口不兼容的问题除了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也产生了许多电子垃圾(E-Waste),造成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小编很难想象,学长说过往没有USB接口的年代,一般接口只能在系统关机、断电的状态下才能使用,换句话说,要使用接口时就必须关闭系统电源。当时传输速度缓慢,计算机外设设备不仅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接口且必须透过安装驱动程序甚至是重新启动计算机才能使用。
英特尔(Intel)和微软(Microsoft)这两家大佬眼见江湖林立、各家派系斗争,召集了当年其他的科技大巨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康柏(Compaq,目前已被HP收购)、日本电气(NEC)、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1998年被康柏计算机收购)、北方电信公司(North Telecom),七家公司于1994年成立USB-IF(USB Implementers Forum, Inc.,),此协会致力推动天下和平,接口与制度统一的朝代。
USB-IF官方网站:https://www.usb.org/
USB接口提供一个标准并统一化的传输接口,接口的设计支持热插拔(hot plugging)原理,装置在通电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并且用户可透过USB扩充坞(Hub/Docking/Dongle)链接或卸除与主机(Host)间的连结,藉以增加移动式设备(USB Device),也就是主机可实现同时外接随身碟、鼠标、屏幕、喇叭、硬盘等硬件,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由于其兼容性良好,成本低,应用产品包罗万象等特点,USB一直广受欢迎。
1996年USB-IF以Intel为首,正式制定USB 1.0 (1.5 Mbps)的规格,尔后,由于速度的增加,陆续出现新规格与名称,然而同一个规格协会在不同时期给了不同命名方式,以致于近期市场名称小小混乱。例如,USB 5G,以前叫做USB 3.0,后来改为USB 3.1 Gen1,又更新为USB 3.2 Gen1,现在统称为USB 3.2 Gen 1×1,说到底就是在讲USB 5G呀。
不过大家别紧张,USB的规格名称演进如下图一。
图一
USB的规格名称演进
依照以上的演变,小编整理了一版更完整的表格,让大家可以一次掌握USB规格演变以及市场惯用名称,USB规范如表一。
表一
USB规范
USB的规格经历了USB1.1、USB2.0、USB3.0、USB3.1、USB3.2多个版本的发展后,于2019年8月,USB-IF发布了USB4。USB4 是基于 Thunderbolt 的基础所研发,其速度高达40Gbps。近日,USB Promoter Group宣布了USB4 2.0的规格,带宽加倍至80Gbps,甚至在特定的影像传输协议上可达至高120Gbps,这项规格将为USB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与发展。
免责声明
本信息仅为便于参照而提供。本信息不是且不应视为USB Implementers Forum (USB-IF)之正式通讯。USB-IF之正式通讯可于其网站usb.org取得,或直接自USB-IF取得。
USB Type-C® and USB-C®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USB Implementers Forum.